齲病的分類因依據不同,分出的類型也各不相同,各具優、缺點。歸納起來,齲病的分類依據主要有組織病理學和臨床兩大類。組織病理學分類可將齲病分為:釉質齲、牙本質齲和牙骨質齲。
1、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總稱。依其所在部位可分為齦上菌斑和齦下菌斑。常見的致齲性微生物包括鏈球菌屬、乳酸菌屬、放線菌屬等進行過較深人的研究。因為菌斑給致齲菌提供了微環境,使之能夠黏附、生存、代謝和產酸,從而導致齲病的發生。
2、飲食: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來源,也是致齲微生物的底物。糖類可增加殘留食物在牙面上的黏附力,蛋白質參與牙齒萌出前的發育,微量元素影響菌斑代謝和牙齒的結構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齲患率。
3、宿主:宿主因素是內因,包括牙齒、唾液和全身情況等。
(1)牙齒的密度和通透性:牙齒不同部位的氟、氯、碳、鎂等組成不同,牙齒不同部位的形態和牙齒的排列關係等都會對齲病的發生產生影響。
(2)唾液:因為牙齒是浸泡在唾液中的,所以唾液的總量和流速、黏稠度以及其中的各種成分通過對口腔環境的調節影響著牙齒的代謝,也影響著齲病的發生。
(3)全身情況:免疫功能低下、極度衰竭、營養不良等都不利於齲病的抵抗。
4、時間:雖然有“猛性齲”的病名,但總的來講齲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即便所有因素都具備,也不會立即產生齲壞,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5、其他:除了以上4種因素外,還存在其他以下一些“危險因素”。
(1)年齡:齲病的發生與年齡有一定關聯。恒牙從6歲左右開始萌出後,齲患率開始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25歲後趨於平穩,中老年後,因牙齦退縮造成根面齲和鄰面齲的增加,齲患率又上升。
(2)性別: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間有不同的結果,總體上看未顯示出明顯的性別特徵,面日即便存在性別差異,似乎也沒有明顯的臨床意義。
(3)民族: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方式和環境的不同,應當分層研究後才能下結論。
(4)地區:幾乎所有調查結果都顯示,不同地區的人群齲患率不同:城市高於農村,沿海高於內地。
(5)口腔衛生:儘管有例外,但多數研究顯示了口腔衛生與齲患率間存在密切關係。
更多牙科問題線上諮詢:+852 53113495
推薦閱讀: